內部控制與經典審計模式有不解之緣,了解內部控制狀況可以作為風險評估的因素,內部控制評價可以作為減少實質性程序的措施,還可以作為獨立的業務,形成內部控制審計,因而在經典審計模式中,內部控制評價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隨著電子數據環境的到來,審計載體發生了變化,電子數據分析與核對的效率更高,內部控制評價在審計中的地位是否會發生變化呢?
IAPC于1998年發布的國際審計準則第15號《電子數據處理環境下的審計》指出:“在電子數據處理環境下,并不改變審計的總體目標和范圍。但是,計算機的使用改變了財務資料的處理和存儲,并可能影響這個單位為達到適當的內部控制而采用的組織和程序。因此,審計人員在他對會計制度和有關的內部控制的研究和評價中所遵循的程序,以及他的其他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就可能受到電子數據處理環境的影響”,“如果審計人員計劃在施行他的審計中依賴內部控制,他應當考慮人工和計算機控制對電子數據處理功能(電子數據處理的一般控制)的影響、以及有關會計方面應用的特別控制(電子數據處理的應用控制)”。國際審計準則第15號的上述規定表明,在電子數據環境下,一般意義上的內部控制評價變為信息系統內部控制評價,主要包括電子數據處理的一般控制評價和電子數據處理的應用控制評價。基于國際審計準則第15號《電子數據處理環境下的審計》的上述規定,有學者研究了電子數據處理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評價的步驟和方法,這些步驟和方法與一般意義上的內部控制評價有較大差異。
現有文獻對電子數據環境下內部控制評價在審計中的作用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這種研究并未區分內部控制評價的不同作用,也未區分內部控制評價在不同審計業務類型中的作用。
一般來說,內部控制評價在審計中的作用有三種情形:一是將了解內部控制狀況作為風險評估的因素;二是作為減少實質性程序的措施;三是作為獨立的審計業務。電子數據環境的到來,會對上述三種情形的內部控制評價產生不同的影響。
就財務審計來說,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首先要實行風險評估程序,而風險評估程序的主要內容是了解審計客體及相關情況,其中就包括了解審計客體相關內部控制。通過了解內部控制來初步評價控制風險,根據控制風險的初步評價,對交易、余額、列報相關認定的錯弊風險做出初步評價。可見,交易、余額、列報相關認定的內部控制狀況是評價交易、余額、列報相關認定風險的重要因素。其中的邏輯是,控制風險越高,相關財務信息的錯弊風險越高。隨著電子數據環境的到來,直接以交易、余額、列報相關認定的數據為基礎進行風險評估是有效率的審計程序,基于控制風險的狀況來評價交易、余額、列報相關認定的錯弊風險的需求大為降低甚至消失。
就合規審計來說,通常有兩種定位:
在結論導向模式下,通常也是基于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風險評估是必要的審計程序,而通過了解經濟行為相關內部控制狀況來評估違規風險是風險評估的重要內容,其邏輯是:經濟行為相關內部控制越是健全,這種經濟行為的違規風險就越低。隨著電子數據環境的到來,直接對經濟行為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以評估經濟行為的違規風險可能更加具有效率,而基于相關內部控制狀況來推斷經濟行為的違規風險可能不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因此,在結論導向電子數據合規審計中,了解內部控制狀況以評估經濟行為違規風險的需求大為降低甚至消失。在問題導向模式下,其主要目的是尋找違規行為,在電子數據環境下,嚴格區分風險評估和進一步的審計程序沒有實質性意義,而通過對經濟行為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以發現經濟行為違規疑點更具有效率,所以在問題導向電子數據合規審計中,了解內部控制狀況以評估經濟行為違規風險的需求大為降低甚至消失。
2025-10-27
2025-10-13
2025-10-07
2025-09-01
2025-09-01
2025-08-19
2025-08-12
2025-08-08
服務全面
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條龍的服務
團隊高效
專業人才精誠合作為服務提速
誠信規范
企業服務老品牌,服務可信有保障
優質售后
定期電話回訪,提供到位后續服務